人物
时段
朝代
“僧玄宗” 相关资源

故事類
別集類
地理類
釋家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居龙文城皆汉二郡诸)
(县则朝鲜濊/貊沃沮之地)又遣使请道教诏沈叔安将天尊像并道
士至其国讲五千文开 释玄宗
自是始崇重之化行于 (第 8a 页)
部即消奴部也又遣使请道教七年二月遣使内附受
正朔请颁历许之诏沈叔安持天尊像并道士至其国
讲五千文开 释玄宗
自是始崇重之化行于国有踰释
典八年三月高祖谓群臣曰名实之间理须相副高丽
称臣于隋终拒炀帝此亦何臣之有 (第 7a 页)
 (道术见高四篇庄子德充符篇不足滑和不可入于/灵府注灵府精神之宅也犹言灵台耳扬雄长杨赋)
 (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客卿以为讽至 唐玄宗
始置翰林院)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低
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 (第 61b 页)
   (舍人书王符一篇颂武后知吏部为祭酒加弘/文馆学士赵国公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中)
   (宗崩密请相王诸子不宜留京师及 玄宗
立或/请诛之张说救之获免贬滁卢二州别驾卒年)
   (七/十)
芳樽徒自满别恨转难胜客似游江岸人疑上 (第 71a 页)
唐寿州紫金山玄宗传 释玄宗。
姓吴氏。永嘉人也。少时出尘气度宽
裕于本部永定山宝寿院。依常静为师照。
得戒已还诸方游学。抵江陵词朗 (第 0838b 页)
语句不录)
*
第三世四十九人

*
前荆州辞朗禅师法嗣三人

* 紫金 玄宗禅师
明州大梅山车禅师
* 塼界慎徽禅师(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前嵩山普寂 …… (第 0224b 页)
缘语句不录无)
*
第三世四十九人

*
前荆州辞朗禅师法嗣

* 紫金 玄宗禅师
明州大梅山常禅师
* 塼界慎徽禅师(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前嵩山普寂 (第 0226b 页)
  西京寂满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西京定庄禅师
  南岳慧隐禅师
 荆州朗禅师法嗣
  塼界慎徽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紫金 玄宗禅师
  大梅举禅师
 西京义禅师法嗣
  西京大隐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大悲光禅师
  神智斐禅师 大勇 (第 0334a 页)
 时有筏苏畔徒菩萨。唐言世亲。无著菩
萨同母弟也。位居明得道邻极喜。亦博综
于三乘。乃遍游于诸部。知小教而非极。遂
回趣于大乘。因闻诵华严十地品.阿毗达
磨摄大乘品。悔谢前非流泣先见。持刀截
舌用表深衷。其兄处远三由旬。遥舒一手
止其自割说以利害。汝虽以舌谤法。岂
截舌而罪除。早应赞释大乘以悔先犯。
菩萨敬从兄诺。因归妙理。兄乃嘱以十地
经。制以摄大乘本。令其造释。故此二论菩
萨创归大乘之作。既而文蕴 玄宗
情恢奥
旨。更为宏论用畅深极。采撮幽机提控
精邃。遂著唯识三十颂。以申大乘之妙趣
也。万象含于一字。 …… (第 0608a 页)
 明诏得为门侍。自参预三千即欣规七
十。必谐善愿后承函丈。不以散材之质。遂
得随伍译僚。事即操觚餐受此论。初功之

际十释别翻。昉.尚.光.基四人同受。润饰.执
笔.捡文.纂义。既为令范务各有司。数朝
之后基求退迹。大师固问。基慇请曰。自夕
梦金容晨趋白马。英髦间出。灵智肩随。
闻五分以心祈。揽八蕴而遐望。虽得法门
之糟粕。然失玄源之淳粹。今东出策赉。并
目击 玄宗。
幸复独秀万方颖超千古。不立
功于参糅。可谓失时者也。况群圣制作。各
驰誉于五天。虽文具传于贝叶。而义 (第 0608c 页)
后因别娶妇求为傧者。因得
疾服妪黄氏药而终。后访黄氏本末。乃洞主
所放出婢是胡女也。

* 玄宗 释玄宗。
俗姓吴氏。永嘉人也。少时出尘气度
宽裕。于本部永定山宝寿院。依常静为师。既
得戒已还诸方游学。抵江陵 (第 1002a 页)
(释玄景)
* 潞州(辛彦之)
* 海东(玄光禅师)
* 京师(子邻法师)
* 寿州 (玄宗禅师)
长安(道宣律师)
* 嵩山(破灶堕和尚)
* 循州(北山神)
* 于阗国(沙弥 …… (第 0108a 页)
。东南四十里许。阿育王
塔。详见第四卷中。○絷音执。绊也縻音縻系也)


*** 寿州

○紫金山。 玄宗禅师。
永嘉人。见紫金山。悦可自
心。留行禅观。此山先多虎暴。或噬行商。或伤樵子。避
苛政者。哭妇甚哀。从宗 (第 0115b 页)
能知欲乐及胜解而为说法;后二颂能
知根熟未熟为说三乘。此初也。藏报身之
实德、显化相之权形,隐妙理之 玄宗
、扬粗
义之疏教,不居净土、处此秽方随逐凡夫,
岂非难报。

经「诸佛于法(至)而为说法」。

赞曰 (第 0780c 页)
苦逼能受、谛法能印。二柔和善顺,身随妙行、
语起善言、心无恶想,外离粗矿名曰柔和,
内契 玄宗
名为善顺。三而不卒暴,卒谓卒
尔,暴谓纵横。终不卒尔纵横。非理三业举
措既未圆善,一一起时皆须审谛安 …… (第 0820a 页)
不能测,下
愚何因可解?恐彼心疑口谤,因法而有毁
伤,故敕丁宁方申正说。亦恐耳不专于法
教,意不瞩于 玄宗。
又众生性钝闻不能解,
令法入心故,再三告示说三身,故为三告。

经「是时菩萨(至)信受佛语」。

(第 0828c 页)
自纂新文。夕
制朝谈,讲终疏毕,所嗟学寡识浅、理编词
殚,经义深赜拙成光赞,兢兢依于圣教、剽剽
采于 玄宗,
犹恐旨谬言疏,宁辄枉为援据。
此经当途最要,人谁不赞幽文?既不能默
尔无为,聊且用申狂简。识达君子幸 (第 0854a 页)
五教所被机放
光召集根宜闻。故阿难请其四事佛遣致其
通。由世尊为断众疑。庆喜又陈别序。俱承佛
教并利 玄宗。
观教释文何容一准。佛地论
说。如是之言依四义转。一依譬喻如。有说言。
如是富贵如毗沙门。如是所传所闻 (第 0279b 页)
故。乃但题菩萨。应此通机。化处举胜而说天
宫。听众标尊但言菩萨。理兼通也。又法门
仲邃但被一乘之人。 玄宗
寥廓遂隔二乘之
众也。此被机中文势有四。一举数二陈德三
列名四彰轨。此举数也。与者兼并及会之义。
(第 0038b 页)
持此经定获无边胜利功德
我今略说」如是少分。

赞曰。此总结叹也。所
诠真相穷本性之甚深。能诠教门因 玄宗

极妙。受持者获利无边未可具言故说少分
故。修行者欲證此德当勤修学究竟取證。方
知此经胜利无尽。 (第 0063a 页)
摄馀
一切。

次科宗义。正释经文分二。初明七句。申正述
之宏纲后世尊为何故以寂静者下。重解前
文。 释玄宗
之巨委。初文复二。初标七句彰
一部之大旨。后释前文配。经文之所在。所明名义。能诠名句。以教诠义。名为 …… (第 0719a 页)
种姓不断。故经说云。教发菩提心。令佛
种不断。即是此也。

文分为四。初标佛种不断。是问答之大纲。 玄宗
之巨意。二别配文。三逐难释。四结
成前难。虽一部经问答之意皆为愿欲令
佛种不断。由能问故。方能答生。 …… (第 0719b 页)
中菩萨之法。若尔云何名为五义。不名五
乘。既法付五乘。如何言摄付菩萨。今为
二解。一云。即下重释前之 玄宗
之巨委中。
释布施云。自此已后。馀住处中。有五种随所
相应而解释。一依义。二说相。三摄持。四安 …… (第 0720a 页)
说三慧。不论
实相等。不尽法故。

上来解七句。中正述之宏纲竟。自下正释
经文中。第二大段重解前文。 释玄宗
之巨委
中分二。初解序中威仪成就结加趺坐正念
不动。后解正宗。虽行住坐皆可说法。今显
静坐于觉说胜。 …… (第 0724c 页)
问中。为欲利益有情故问。佛赞其
问。故言善哉。重赞叹之。然菩萨行见善说
者。施言善哉。今以须菩提问契 玄宗
深可道
理。重言善哉。准十地论第一卷解善哉云。 …… (第 0726c 页)
何因弟制两周。别酬先问。兄分三段。总答
前徵。成依地而渐修。或释疑而显起 玄宗。
便异粗梗概。以为言识义残文故。不可而
言。[矛*牟]盾以为师义。师文固不可而言也。既
而[矛*牟 (第 0731a 页)